当下,新经济正悄然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与之紧密相关的大健康、宅经济、数字化等名词也成为时代热题。
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副教授、《复旦城市治理评论》联合主编陈水生22日对记者表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彰显了公共卫生应急协同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长三角在应对本次疫情时所采用的公共卫生应急协同治理体系的创新模式,正是健全我国应急治理体系,提高应急治理能力的生动实践。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指出,随着地域限制被加快打破、全球融合步伐加快,尤其是世界重新开放的必然性下,公共卫生应急协同治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已成为城市治理模块中一件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他指出,长三角公卫应急协同治理模式的创新来自新冠肺炎疫情“实战”中总结的成果,在搭建一体化公共卫生体系、建构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发挥大数据协同治理优势和发挥第三方实验室产业协同优势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启示。
据悉,由中华医学会、复旦大学国务学院、上海社科院等机构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最终形成了《长三角城市公共卫生应急协同治理创新研究》报告。报告从应急协同治理体系、应急物资保障、应急数据协同治理、第三方实验室产业协同四个方面总结长三角城市应急协同治理的现状与问题、有益经验,进而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提升城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记者了解到,在刚刚结束的长三角新经济年会上,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企业家、政府官员和新经济领域的精英等共聚一堂,撞击新经济建设智慧火花。长三角美好生活创新联盟在年会上成立,吸纳了多家长三角一体化核心城市的优秀创新公司。长三角新经济年会由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简称:商创院)联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及其部分共建平台主办。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创已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动力。新经济应该以科创支撑、驱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国宏认为,作为长三角乃至中国的经济引擎,上海一直在努力发挥龙头作用,打造高端产业升级转型的“上海样本”,力争带动整个区域产业协同,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朱国宏对记者表示,未来,上海应进一步在新兴经济领域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从产、学、研整体发展的角度制定规划,高度重视相关科学技术——特别是颠覆性技术的发展趋势,持续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中国家庭文化变化,家居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沈桂龙发布的《疫情后,中国“宅经济”及家庭生活趋势研究》中,记者了解到,虽然传统消费市场与模式受到较大冲击,但新的经济形态和消费形态也随之诞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沈桂龙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表示,政府官员带货、网红经济火热等,让“宅经济”顺应新冠疫情而成为热点,或将成为未来中国乃至全球的主要经济形态之一,展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在线购物、在线娱乐、在线医疗教育、在线办公等新业态越来越成为推动新经济的重要力量。沈桂龙认为,后疫情时代,随着“宅经济”内涵的不断拓展,其商业模式会日渐走向成熟,带来更多生活方式和居家消费的变革,并为产业转型和数字化升级打开新空间和新进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数字长三角的建设已步入正轨,而公共数据的打通和开放将带来大量机遇和挑战,意味着对公共数据的规范管理和管理平台的搭建已迫在眉睫。
商创院理事、相关数据控股集团董事长许广彬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近年来新基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数字化与业务结合的日益紧密,尤其是全球发展态势使得信创产业的战略布局刻不容缓。数梦工场研究院执行院长念灿华则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已成国际潮流,其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持续赋能。随着新基建发展越来越如火如荼,城市数字建设步入新阶段,数字企业们都不断加码新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念灿华希望,通过数据工程智能和行业数据智能,推进人工智能在政务、城市和产业领域的落地,助力“数据强国”梦的实现。(记者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