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夜间生活,往往“剧透”其经济发展特点,因为,夜经济不仅展现一个城市的文化与活力,更是衡量城市消费的重要指标。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在政策面持续“添薪”的带动下,京城夜间消费“烟火气”快速恢复,其中餐饮、文娱等行业更是“点亮”夜经济的主力。
政策积极推动
北京市商务局去年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大力扶持和发展夜间经济,要求到2021年底,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夜京城”地标、商圈和生活圈,满足消费者需求。
今年夜经济发展虽然一度受到疫情扰动,但是随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大众夜间出行娱乐消费活动也逐渐增多,有关部门积极引导、鼓励包括夜经济在内的消费活动。
9月8日,“2020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暨北京时尚消费月”在京正式启动,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刘梅英表示,在商务部大力指导下,北京消费季自6月6日启动以来,共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600余项,已成社会关注度高、企业参与度高、消费者获得感高的促消费活动。同期开展的还有2020年“千品万店美食荟”活动,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围绕餐饮老字号、夜经济等开展系统性宣传促销活动,加快推动餐饮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到正常水平。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夜经济对城市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通过支持夜经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居民的消费时间,进而满足并刺激城市餐饮、购物、娱乐、休闲、旅游等服务领域的消费需求,扩大城市内需,推动相关行业的成长。此外,夜经济的发展水平还是衡量城市生活质量、开放活跃程度、投资软环境以及文化底蕴的重要指标,支持夜经济有助于提升城市软实力。
京城夜间“烟火气”恢复
体验夜京城,感受烟火气。记者于9月16日晚先后走访了郎园park、五棵松华熙live、前门等地。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不时有人进入郎园park。园内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10天前这里曾举办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北京书店之夜”活动,“那天有几十家书店到场,人挺多的,可以买书看书,还有很多精彩活动。”该工作人员表示。同时,记者了解到,郎园park作为石景山区夜间经济打卡地,开展了多项活动助力夜间消费,如举办深夜食堂、露天巨幕电影等多种文娱之夜活动,每周二19时将进行电影展映,以公益形势惠民,用光影为观众造梦。
“五棵松站到了。”19时40分,伴随着地铁提示音,记者跟随人流来到五棵松华熙live,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灯海”,无数小彩灯点缀满整个拱形通道,“快点儿,快点儿!一会儿没位了。”一对年轻人小跑着从记者身边路过。穿过走廊,彩灯闪烁,人潮涌动,动感十足的音乐声中夹杂着大家谈笑声。记者尝试在一家网红烤串店前取号,“您前面还有18桌,大概等待1小时。”该店工作人员说道。在一家啤酒店前,一名负责叫号的小哥透露,即使是工作日也需等位,“21时之前是高峰期,22时到24时又会迎来一波高潮,我们能营业到次日2时。”此外,一位顾客告诉记者,这里很多店铺都可使用“北京消费券”,同时还可再叠加商家优惠,“这样算下来,满160元能减免60元,优惠力度非常大,我和家人每次都会领来用。”
记者留意到,周围很多店铺都贴出了招聘服务员的公告。一家书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10月份,我计划延长夜间营业时间,但现在人手不够,无法延长。”
针对此现象,付一夫表示,夜经济相当于有效利用了时间的错位,变相延长了经济活动的时间,不仅满足了大众的需求,还为很多潜在的劳动力提供了上岗机会,甚至还可以利用夜晚时分以兼职、副业等形式来拓展收入来源。
当记者来到前门步行街时,已是21时50分,前来闲逛、吃饭、游玩的人依旧不少,在一些小吃店铺门前甚至出现排队的现象。“现在是工作日,学生们也都开学了,周末会更热闹。”一位保安小哥对记者说道。在一家清吧内,有几桌客人相谈甚欢,顾客李先生饶有兴致地对记者说:“这个酒吧比较安静,适合跟朋友叙叙旧,放松心情。”吧台工作人员说道:“我们正常营业到22时,但只要有客人就不会关门,经常到凌晨2时至3时。”
正如付一夫对《证券日报》记者谈到的,“繁荣的夜经济相当于给繁忙工作之余的人们提供了维系人际关系的场景,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彼此更为亲密,而城市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和谐融洽。”
付一夫还补充道,发展夜经济需要根植于城市特色文化优势,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以及各种项目,加快培育影视、娱乐、旅游、保健、体育等服务产业,营造更加丰富的夜间消费场景,不断扩充夜间消费的“菜单”,并鼓励商家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政府部门可以进行科学规划,针对城市夜经济可能出现的治安管理、噪音控制、垃圾处理等一系列问题给出切实可行的凯发k8网页登录的解决方案,为城市产业的良好发展与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提供更好的环境。此外,还应致力于改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确保居民夜晚出行的便利与安全。(本报见习记者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