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能够否认如今汉服市场的火热。相关数据显示,过去3年,天猫的汉服品类销售额增长超过6倍。今年上半年,在天猫购买汉服的消费者达到2000万人,未来汉服的潜在消费者将超过4亿人。
而新的年轻人聚集平台还在加速推动汉服的流行。来自哔哩哔哩的数据显示,2019年平台上国风爱好者达到8347万人,其中83%为24岁以下的年轻人。
当汉服这个曾经只局限于小众群体爱好的服饰不断破圈,意味着一个可以更加大众化消费品类的诞生,但与此同时,不少店铺只看见市场红利,缺乏基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导致近年来汉服圈“山寨与正品之争”愈演愈烈。
小众汉服逐渐破圈
潜力巨大资本入局
《左传》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这里的“华”就是指汉服,其华美、优雅、端庄,含蓄而包容,蕴涵着沉淀了几千年的中华礼仪文化。
有国风爱好者认为,今天在年轻人群体中掀起的“汉服风潮”,传递的是一种情怀、一种民族传承。
在汉服成为一种现象级符号之前,人们对其有一个模糊的描述——古装。随着“95后”“00”后日渐成为消费主力人群,汉服被定义为独立的服装消费品类。
2019年3月,“淘宝新势力周”发布的《2019中国时尚趋势报告》显示,在时尚搜索关键词趋势top10中,汉服位列女装排行榜第三。“汉服”搜索量同比增长两倍,连续数月搜索人数超“衬衫”。
六六是一名汉服店主,他对汉服近年来的火热发展深有体会。据他介绍,在全球最大的纺织市场——浙江绍兴柯桥纺织市场的一层,可以窥见汉服的发展,这里的每一家布料店铺门口都挂满了汉服的服装面料,而一年以前,这里售卖汉服面料的店铺不足5家。
经营汉服品牌已经长达6年的吴晓回忆,最初很难找到专门做汉服的厂家,基本都是偏古装、戏服或是那种做时装之外附带做汉服的。而现在,全国差不多已经有20多家专业做汉服的厂家。
2019年9月,央视报道称,目前全国汉服市场的消费人群估算已超过200万人,市场总规模约为10.9亿元。
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汉服市场,吸引了不少资本的入局。据悉,阿里和虎牙相继上线主打汉服社交功能的app,而且申请了多个类别的商标保护。
但对于一些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的店主来说,稍不留意,自己苦心经营的汉服品牌就有可能被人“拿走”了。
汉服品牌商金先生在接受媒体“霞光社”采访时说,坚持做原创的成本非常高,圈子里做山寨汉服的人非常多。短期来看,山寨确实更赚钱,也能节省很多成本,但不能长期发展,现在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山寨问题,“如果突然有一款有山寨的可能性,就会被消费者在社交平台或自己的圈子里‘挂’出避雷,一旦进入黑名单,就会被定在‘山店’的耻辱柱上,品牌口碑就很难维系了”。
山寨汉服充斥市场
恶意抢注阻碍发展
在汉服圈,“山寨”和人们常说的“抄袭”已然是两个概念。
据业内人士介绍,“抄袭”是基于已有的图案,进行改编,提取其中的元素;而“山寨”是直接挪用原创商家设计的汉服面料,甚至抢注他人的店铺名称、商标。
近年来,“山寨与正品之争”成为汉服圈的热议话题。在山寨店主们投机取巧的非法商业行为中,原创汉服商家成为受害者。
据吴晓介绍,汉服的生产周期相对较长,从款式设计、打板做样衣到最终的预售、出货,整套流程走完起码需要两个月时间。不过,也需要保证较快的款式更新,用新款吸引消费者,同时商家还要尽可能地打造“爆款”。
吴晓回忆,早几年,国内没有现成的汉服可卖,有一批对汉服有兴趣的人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汉服素材,自行设计制作出了汉服,受到大家的喜爱。但也因为耗时耗力,所以定价要稍微高一些。
“后来有人一看,卖得不错,便复制了一些类似的汉服来卖,这样省时省力,价格更便宜,所以很多新来的人会选择后面的便宜款。这就造成了前面那批人的不适,因为他们的辛苦成果被简简单单复制一下就热卖了。”吴晓说。
在不少受访的从业者看来,“山寨与正品之争”在阻碍汉服的普及。
有汉服爱好者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很多人“知山穿山”,还有人会混淆概念,认为正品价格太高,价格亲民的山寨货比较适合初级玩家,“但问题在于,正版是设计师的心血,山寨涉嫌抄袭他人劳动成果,如果助长这种风气,汉服文化传承也不可能长久,只能沦为追求廉价、追赶潮流的生意”。
另一位汉服爱好者也表示担忧:“一些原创汉服制式一经推出就被其他店抄袭,然后以低于原价的售价卖出,在这种情况下,原创者吃力不讨好,抄袭者却赚得盆满钵满,如果再缺乏有力的原创保护机制,耐心做原创的人会越来越少。”
据六六观察,自2019年开始,行业内出现大规模的商标抢注事件,这或许是汉服市场初创期留下的隐患——商家在起步阶段时多使用小规模自产自销、小作坊等模式,彼时也尚未出现太多侵权行为。如今市场迎来井喷,商业价值凸显,山寨店铺也随之增多。
六六的工作室有来自时装圈的凯发k8官网下载的合作伙伴,在后者的帮助下,六六在创立品牌“衿娥”初期便注册了商标。
“否则我们也不会有较强的品牌保护意识。”六六说。
“汉服圈子小,碰壁之后,大家对于原创的保护意识反而更强。”六六说,如今,也有不少商家前来找他咨询,如何通过商标注册维护自己的原创品牌。
他还会提醒前来咨询的商家提防黑心的商标注册代理公司——商标注册本身并不要求注册人是否持有店铺,一些黑心代理公司可以在发现客户提供的商标未注册之后,进行抢注,以此向客户索要金额,进行商标转让。
盗用原创汉服面料
鱼目混珠真假难辨
和商标抢注相比,在业内人士看来,盗用原创汉服面料是圈内更加普遍的一种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且更为隐秘,往往难以及时发现。
据介绍,汉服的服装裁制工艺一般为“平裁”,即衣服的前后身通裁,因此汉服生产所需的面料图案非常完整,这导致汉服的山寨店铺或面料生产厂家更容易挪用原创的面料设计,进行非法售卖和二次生产。
六六就是在浙江绍兴柯桥纺织市场发现,自己家原创的汉服面料未经授权在市场上流通。
宋制的席地长裙底部绣有金色的侍女献寿图——在同行商家从浙江绍兴柯桥纺织市场发回的现场照片里,六六一眼就认出了自己家的原创面料。这款面料在2018年年底第一次用于“衿娥传统服饰”的汉服产品中,六六在面料设计成稿之后便进行了资料申请,取得了作品登记证书。
去年5月,看到这款面料在市场上被非法销售后,经考证,六六发现侵权的主体是合作生产面料的工厂。六六与对方交涉时,被告知“只有这款面料当年的订单满2000米,才不会把它往外流通”。
面对厂家的侵权行为,六六准备提起民事诉讼。
据法律人士介绍,服装的面料设计可以作为美术作品,申请作品登记证书,受到著作权的保护。即便山寨店铺也申请了作品登记证书,局部相似度很高,法院仍会依据作品登记时间的先后,考量哪一份证书真正具有法律效力。
除了通过著作权对原创汉服加以保护,部分汉服商家还会将符合专利法规定的足履设计方案作为外观设计专利予以申请。
比如,原创汉服店“步月歌”专门设计生产汉服的平底鞋产品,目前上市的产品已持有6个专利。2019年,“步月歌”的运营商高煜在淘宝上发现,某山寨汉服店挪用了“步月歌”持有专利的翘头弓鞋设计,随即委托律师提起诉讼。
六六认为,与服装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报道目前仍然较少,汉服行业又是一个新兴行业,大家容易形成“很难打官司、难取证”的普遍认知。
对此,从业人员普遍认为,虽然拥有一定的保护原创产品的法律手段,但汉服商家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弱以及上诉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仍是当下汉服界减少“山寨与正品之争”的最大难题。要想杜绝山寨现象,只有鼓励越来越多的汉服商家保护知识产权,形成权威的行业标准,才能进一步促进汉服的品牌化、产业化,真正走出小众市场的局限。
除了山寨抄袭的问题,汉服还面临市场炒作的问题。有从业者透露,比如,有些商家设计“饥饿营销”玩法,导致很多样式的汉服成为圈里的绝版,“由于汉服市场供需失衡,加之炒作卖家的加入,逐渐让汉服成为一种奢侈品,在这种趋势下,那些想要尝试消费汉服的新人群只会‘敬而远之’。”(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六六、吴晓、高煜为化名)
(记者 赵 丽 实习生 解亦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