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经济走势广受关注。随着上半年经济数据陆续发布,中国经济的“画像”正愈加清晰。从全球来看,当前经济格局正发生哪些新变化?在新变局下,下半年中国经济需要如何进一步“谋子布局”?在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国是论坛--2020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等场合,多位与会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各项指标趋稳复苏
“由于中国目前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复工复产加快,特别是‘六保’‘六稳’深入落实,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必然成为一个亮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直言。
随着国内生产总值(gdp)、外贸、外汇收支等相关数据的发布,如何对上半年的经济走势进行“画像”?“从上半年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来看,总体上可以作出一个判断,就是形势依然严峻,但已经出现趋稳、复苏的态势。”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成绩来之不易,这种趋稳不仅是指标的回升,还是信心的趋稳,更重要的是市场预期的趋稳。”
受国内外疫情冲击较大的外贸受到专家普遍关注。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130期《经济每月谈》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表示,今年全球经济衰退严重,本来普遍预期外需会明显下降,但中国上半年的出口数据却明显好于预期,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中国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二是由于疫情得到较好的控制,中国产业恢复较早;三是与抗疫有关的产品出口增长非常快,使得整个出口保持了稳定。
“困难是必然的,信心也是笃定的。”中新社总编辑王晓晖认为,当前,经济先行指标正在释放出积极信号,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并走在世界前列的关键,对稳定市场预期和下半年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市场信心已有体现。从汇率市场来看,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中国经济具有率先复苏的优势,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4个月在荣枯线以上,出口和利用外资的表现都超出市场预期,加上第二季度gdp实现了好于市场预期的增长,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起到支撑作用,汇率开始稳中趋升,“下半年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作用会进一步显现”。
更大市场魅力有待释放
“我相信疫情过后中国肩上的担子会更重,全球对中国的期望也会更大。”基于对上半年经济形势的判断,魏建国说,中国成功推进复工复产,经济复苏走在了世界前列,其影响力、说服力、公信力也得到全球公认。加上中国采取大量的重磅措施加速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技术创新、资本、人才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已有明显表现,下半年这一步伐还将进一步加快。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也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130期《经济每月谈》上谈到了此话题。她进一步分析,疫后的产业链重构会重点考虑五大要素:一是靠近最大的市场或者市场需求最旺盛的地方,二是靠近创新能力最强的地方,三是靠近人力资本最充裕的地方,四是靠近产业体系最完备的地方,五是靠近政治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稳定和有优越性的地方。“中国有巨大规模的市场,人力资本充裕,创新能力正在加快提升,而且制造业产业配套体系完整,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稳定,这些综合优势正在凸显。”
“面向未来的大布局尤其是‘十四五’规划,我国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董煜强调,国内循环的关键是把国内强大市场潜力释放出来,要以质量为核心,通过提质增效打通国内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循环,从而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国际循环的关键是中国的制造品输出要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稳定力量,稳住外贸基本盘,同时通过扩大进口稳定全球供应商信心,盘活全球范围的市场有效供给。“两个循环是相互关联、相互交融的,要寻找到国内生产与国际消费、国际生产与国内消费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