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的填报志愿中,大家都喜欢谈排名,各种排名大行其道,让人眼花缭乱,却不知到底哪个排行榜更可靠。
在作判断前,我们对排名要有一个基本认识。因为每个排行衡量的指标体系不一样,结果自然就会有相当差异。即便是同一个排名,因为尺子权重的调整,排名也会发生大幅度变化。
各种排名中的指标基本分两类,一种是绝对客观的数据,如论文;另一种是比较虚的指标,比如社会声誉与评价,这部分的数据采集以及客观性科学性都可能出现问题,也容易引起争论。
而且几乎所有的排名,都对理工科学校更为有利,尤其是理科更有优势的学校。所有排名中,最有说服力的都是各类科研成果,尤其是论文为核心的相关指标,因此大部分排名都更有利于理工科为主的学校。因此在看一个排名时,你可以主动为以文科见长的学校加上几分。
举一个例子:中国人民大学在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类学科上长期遥遥领先于全国高校,但在很多排名中,都比较靠后,就是因为该校长期没有理工科,新建的也底子不厚;在综合性大学排名中,原来工科为主的高校与传统的文理为主的综合性大学相比,后者更有优势。清华与北大在这种排名中,清华很难超越北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清华在很多年没有理科,只有工科,而北大理科齐全,积淀厚实,而医学又远远超越清华。同理,武汉大学在这方面就比华中科大更有优势。而在理科为主的学校,数学是比较难出成果的,生化、医学更容易出论文,因此生化、医学学科有优势的高校更容易在各类排名中领先。北大生化、医学在全国高校优势明显,在近年的排名中为北大争分不少。高校教师大多有感受,在一个学校内部如果以论文评奖,生化医学学科的教师也往往是遥遥领先。
谈一下几个有一定影响的排名。
先说最靠谱的。教育部有一个学科排名,客观公正是不容置疑的,但这个排名主要是学科。我个人觉得,本科生能有多少专业课,又会有多少名师大家来给你上?所以这个排名只是借鉴。
再说综合性排名。以前做排名的基本都是各类社会机构,但随着中国人对排名的重视以及需要,中国一些专业研究机构开始参与这项工作。相比较而言,这类机构所做的排名学性与客观公正性比较高。这其中,上海交大高等教育研究院的排名是公认较好的,也是中国在世界上鲜有的具有话语权的排名。但因这个排名定位不同,也导致其在中国的社会影响远不如其在专业领域的影响。这个排名以学校各类公开的、客观的科研成果与论文数据,尤其是国际上公认的一些数据为基础。但其最大的问题显然是,对擅长社科的高校评价有欠缺。
还有一类是社会机构的排名,如中国校友网以及比较早的武书连排名。这类排名往往除了客观数据,还加入了社会声望以及毕业生就业质量等评价。但非客观指标的真实性、科学性就成了问题,而且这类机构本身的学术力量与专业性也不足。更重要的是,此类排名过多涉及商业目的与操作,不可避免带来客观性公正性的争议。比如买排名的说法不绝于耳,也不断被曝光,此类排名我建议看看即可,不必当真。
最后我们说说us.news与qs、伦敦泰晤士报等国外机构做的排名。news的排名,资历非常老,但其价值还是限于出国人群。这个排名是媒体做的,传统上更重视社会声誉评价,因此,这个排名长期与我们的“观感”接近,也奠定了其权威地位。还有一个老牌的是来自英国的伦敦泰晤士报排名。这也是一个媒体做的排名,与news几乎齐名,它也偏重社会声誉评价。这两个排名也有不足,但其公正性还是值得尊敬的,参考价值与意义还是很大的。
国外排名中最有意思的是近年异军突起的qs排名。有兴趣的可以去研究一下这家机构的背景。qs与news等排名不同,一年内会推出很多排名,几乎都是配合国人需要的,近期还特别推出了亚洲大学排名与一些学科排名。qs非常重视中国市场,针对国家双一流建设,做足了功课,在极短的时间内推出了很多细分的排名。做排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短期推出如此多的排名,我对其科学性持保留态度,参考即可吧。
坦率地讲,没有哪个排名是绝对科学的、完美的、无争议的。对一个学校的评价,就如对一个人的评价一样,是复杂的,很难用一个完全量化的数据去衡量。评价一个排名,有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参考,就是看哪个排名对指标体系公布得更详尽。详尽,第一意味着基本数据不怕被质疑,第二,你可以在此基础上做自己的权重调整,得出不同的结论。
这种过度重视排名的文化和民众心理诉求,我们短期内无力改变,但不应该绝对地看排名,无论国内外的。比如美国前10名的著名高校,在我看来没有太大的区别。国内同理,北大清华与其他高校似乎有一定的区别,但更多是在社会声誉上,未必是实际的教育质量。因此,我更建议大家,看排名,但不唯排名,更不要在乎一两个名次的差别。(陈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