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材料,在光激发下使有机分子处于激发态,激发态的有机分子在释放出能量回到基态过程中能产生光子的有机材料。产生光子过程是激子跃迁结果。激子又分为单线态激子和三线态激子。前者指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空穴对,后者指自旋方向相同的电子空穴对。由单线态激子发光的有机材料称“有机单线态电致发光材料”。由三线态激子发光的有机材料称“有机三线态电致发光材料”。
发光功能材料按照代际划分,可以分为荧光材料、磷光材料和tadf材料。荧光发光是第一代发光技术,发光效率较差,仅为25%。磷光是第二代发光技术,发光效率和发光效果好于荧光材料。目前红光、绿光材料已经处于磷光材料技术阶段,其中磷光材料已经规模化应用;而蓝光磷光材料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第三代发光技术是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tadf),目前仍然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实现商业化应用。
【资料图】
国内有机发光材料领域起步较晚,核心技术和专利长期掌握在德美日韩的少数厂商手上,如美国udc,德国默克,日本出光,韩国lg等。其中美国udc在红光和绿光的磷光掺杂材料专利方面具有垄断地位,陶氏化学占据红光发光材料领域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蓝光的荧光材料主要由日本出光和德国默克供应,而lg化学,三星sdi,德山金属,日本东丽等优秀的厂商在不同种类的材料中分别占有一定的份额。
有机发光材料生产流程可以分为中间体,前端材料,终端材料三大阶段。中间体是合成有机发光材料的化工原材料或化工产品,通过一步或多步的工艺合成前端材料。前端材料的工艺技术壁垒较小,纯度标准较低,但无法直接供应给oled面板厂商使用。终端材料由前端材料通过多次升华提纯后得到,纯度要求在6~8n以上(99.9999%-99.999999%),技术门槛较高,可直接蒸镀到基板上进一步制造oled面板。有机发光材料是oled面板的关键核心材料,直接决定了面板的发光特性,同时也是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之一。数据显示,中国有机发光材料市场规模从2017年0.11亿美元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7.33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85.7%,随着oled国产化步伐加快,预计oled材料市场将维持高速增长态势。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公布《2021-2026年中国发光材料行业发展前景战略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显示
随着oled面板在终端应用的不断深入,整个oled产业链孕育巨大发展机遇。其中,让oled面板自发光的根本——oled有机发光材料既是最引人关注的,也是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一直以来,oled有机发光材料都被美、日、韩等国家垄断。随着oled面板需求量攀升,我国oled面板厂线投入逐渐增大,在我国oled面板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攻克主要材料供应,实现oled产业链安全成为行业发展必然趋势。当前,oled正占据显示产业重要地位,oled显示产品已经被广泛用于手机、电视、汽车光源、室内照明以及生物医学设备中。oled面板需求量迅速攀升,我国oled面板厂线投入也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投入运营的oled生产线已达12条,在建产线7条,投资总额超过3500亿元(490亿美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支志明曾指出,由于我国不具备相关有机发光材料的原创性专利,因此我们需要付出高价专利授权费用,这就增加了国产oled面板的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如果发光材料在稳定供应方面存在风险,会进一步阻碍我国oled产业发展。为此,我国急需发展oled发光材料技术,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材料的量产应用,逐步提升oled显示产业的中国技术比例。
虽然有机发光材料的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在oled面板产业链中,其技术壁垒也是最高的领域之一。美、日、韩等国家通过长期探索,积累了大量制造经验,形成了专利垄断,产业竞争门槛较高。由于国内企业起步较晚,受制于专利保护,企业只能借助主攻oled中间体、升华前粗单体、升华前材料等领域切入该产业。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中间体及单体粗品供应国,部分企业已经进入核心供应链。
国内厂商积极布局,oled材料国产化加速。随着国内厂商加大对于oled面板的投资,材料厂商也在积极布局有机发光材料。目前,奥来德、鼎材科技、华睿光电等企业已实现技术突破,能够自主生产终端材料,并向下游面板厂商供货,但市占率较低。此外美国udc和日本出光兴产有部分材料专利即将到期,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技术门槛,国内材料厂商或迎来发展机遇,国产化进程加速。
随着有机发光材料终端产品的国外部分核心专利陆续到期,国内厂商有望加速切入oled有机发光材料市场。例如,从2017年起,美国udc的多项磷光oled发光材料专利到期后就有多家企业纷纷布局磷光材料。而2020年到期的cn1413426a专利则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第二代磷光材料。
未来行业市场投资前景如何?想要了解更多行业详细数据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报告《2021-2026年发光材料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