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火星下面或藏着生命
近日,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古细菌可以在火星表面存活的时间比以前假设的时间要长的多。如果这些细菌被隐藏在火星表面以下,从而避开来自太阳质子的轰击以及银河系的宇宙辐射,那么它们可以存活更长时间,可达2.8亿年。这意味着有些生命或许仍然在火星表面以下处于休眠状态。
火星真的适合生命存活吗?
【资料图】
火星环境非常残酷,干旱、寒冷。更糟糕的是,火星还不断遭受到来自太阳质子的轰击以及银河系强烈的宇宙辐射。柯南细菌在寒冷、干旱的环境中经受住了天文数字的辐射,远远超过可以在地球上存活数百万年的芽孢杆菌孢子。为了测试辐射的影响,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先进的光谱技术来测量受辐射微生物细胞中锰抗氧化剂的积累。更多的锰抗氧化剂意味着更强的抗辐射能力和更高的存活率。研究发现,当这种健壮的细菌被干燥、冷冻并深埋时,它可以经受住14万个单位的辐射,寿命大大延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先进制造则是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生动实践。为加快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黄江落地转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创业指导培育机制,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
近年来,我国创新投入大幅增加。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4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40%。其中,基础研究经费1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十四五”规划突出强调科技、创新的核心增长动能地位。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科研行业市场前瞻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报告》显示:
“十四五”规划突出强调科技、创新的核心增长动能地位。构建科技攻关举国体制、大力提升创新能力的最终目标,是以科技能力带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预计“十四五”期间,对科技研发投入的考核和支持要求将显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新能源、医药医疗等领域将成为主攻方向。
中国科研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规模预测
我国科研院所行业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为科技工作者和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基础条件,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研工作者的创新潜能;加快科技管理职能的转变,加快科研院所的改革,赋予科研机构更大自主权,给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
科研院所行业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转移机构、转化服务平台总数为8247家,同比增长14.8%。创设和参股新公司2155家,同比增长16.2%。科研院所市场中3200家高校院所所签订技术转让(包括转让、许可、作价入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简称“四技”)合同总金额达930.8亿元,同比增长16.6%。
我国科研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到2.44%,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1年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132个经济体中位列第十二位,较上年再提升两位,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自2013年起,我国排名保持持续稳定上升势头,9年间提升了23个位次。
基础研究投入恢复到疫情前增长水平。2021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中,基础研究经费为1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增速较上年加快5.8个百分点,恢复到疫情前两位数的增长水平。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比重达到6.09%,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
中国科研行业投入规模预测
近年来,我国创新投入大幅增加。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4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40%。其中,基础研究经费1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从研发强度来看,我国r&d经费支出强度呈逐年增长趋势。数据显示,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强度从2016年的2.1%增长至2020年的2.4%。202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强度比2019年增长0.2个百分点。
图表:2022-2026年中国科研行业投入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我国的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到了24426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了2.4%,这是历史上最高的,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要大于7%。
从科研行业研发强度来看,我国r&d经费支出强度呈逐年增长趋势。数据显示,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强度从2016年的2.1%增长至2020年的2.4%。202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强度比2019年增长0.2个百分点。2021年科研行业市场规模为2.45万亿元,预测至2026年,科研市场规模达到3.15万亿元。
想了解更多关于科研行业专业数据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出版的报告《2022-2027年中国科研行业市场前瞻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