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消费金融(consumer finance,英文简称cf)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无论从金融产品创新还是扩大内需角度看,消费金融试点都具有积极意义。
在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适时地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是适应客观经济形势的趋势和需要的。从金融产品创新看,个人信贷业务是传统银行难以全面惠及的领域,建立专业化的个人消费金融系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居民个体。
【资料图】
受疫情影响,国家居民消费增速受限,整体来看还是趋于较高水平,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较上年减少349元,同比下降1.62%。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两年平均增速为3.9%。
疫情使消费习惯及偏好产生较大变化,网购、无接触购物等便捷的购物形式更加普及,新型消费金融快速发展;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完备程度不断提升,其消费潜力被逐步挖掘;年轻人不但“能买”而且“会买”,出现了直播带货等现象级消费新领域。我们的消费逐渐向提升生活幸福感的“体验式”消费转变。
消费金融行业背景和现状分析
目前消费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互联网流量平台等角色。前两者为持牌金融机构,是监管实际鼓励的消费金融业务主体;小贷公司目前正在收紧,规模已被压缩;互联网流量平台通常也是依靠小贷牌照开展业务,部分会涉及消金公司。
消费金融的主要模式则分为自营模式、助贷模式、联合贷模式三种。在自营模式中,流量平台负责流量提供,获取固定流量分润费用,风控前筛,金融机构负责自主风控、自主催收、独立出资,也自负盈亏。助贷模式则恰好相反,流量平台负责风控、流量成本、负责催收,自负盈亏,金融机构负责形式风控、以资方身份收取分润费。联合贷模式则兼而有之,由合作双方出资,且其中一方出资不能低于30%。
近年来,我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持续增长,2021年增至17万亿元,同比增长6.9%,我国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形势持乐观态度,更有利于消费金融行业。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分析: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目前消费金融公司已将场景金融拓展至3c、家电、家装、旅游、教育/培训、医美等。其中3c、教育和家电是用户发生信贷行为的最主流场景。2021年,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达到了17万亿元,同比增涨6.92%。
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也取得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放款规模达20.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18.13%,余额规模为5.8万元,同比增长了9.4个百分点。
当前,消费金融行业竞争异常激烈。据了解,头部互联网公司通过小贷公司放贷的利率在7.2%~18.25%之间,主要客群的放贷利率约为15%。相比而言,消费金融公司的放贷利率虽已下调至24%以内,但仍远高于前者。
网络小贷主要为终端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因此其信贷资产更加丰富,而消费金融公司均为消费信贷资产。
相关政策分析
2021年,《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的颁布,意味着消费金融公司的监管将越来越严格,新进入者门槛越来越高;银保监会出台多项政策进一步规范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以及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保持行业的理性有序发展。
2021年4月,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对十几家网络平台企业进行约谈,其中就包括要求平台机构在与金融机构开展引流、助贷、联合贷业务合作中,不得将个人主动提交的信息、平台内产生的信息或从外部获取的信息以申请信息、身份信息、基础信息、个人画像评分信息等名义直接向金融机构提供。
想要了解更多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2027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