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城市化进程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是实现国家或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重要条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是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布局合理化的前提;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中国基础建设行业现状 基础建设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发展积蓄能量、增添后劲,而建设滞后则可能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经济起飞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助推。同时,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尤其薄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短期来看,稳增长需要寻找新的发力点;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动能转换和经济绿色转型的关键阶段,加大新基建、新能源项目投资有利于调节经济结构,符合转型发展大趋势。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基础建设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20个省份出台发展规划,明确2022年5g基站、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建设计划,将“新基建”作为稳增长的重要发力点。当前,受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明显的超预期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各地集中加码“新基建”项目,既有依靠“新基建”创造需求、托底经济的现实考量,也是谋划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的长远布局。
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10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7.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持续提高,意味着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也说明我国经济实力基础比较牢固厚实,有能力应对各种困难挑战。
在双碳目标下,新基建或成为基建投资新的发力点。清洁能源、交通强国工程等方面,尤其是风、光、核、水发电领域,有较大的投资空间。根据统计,水力、核力、风力、太阳能发电各项投资总和占整体基建投资比重仅6%,即便新能源投资明显抬升,由于其占比较小,对整体基建的拉升作用也不大。
2022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就快。目前,除天津外,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相继召开地方两会,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新基建“施工图”,有的地方提出“适度超前布局”,有的则明确“加快”。其中,13个省份提出2022年5g基站建设计划,建设数量合计达42.5万个。
本报告重点分析了基础建设前十大企业的研发、产销、战略、经营状况等。报告还对基础建设市场风险进行了预测,为基础建设生产厂家、流通企业以及零售商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和可借鉴的操作模式,对欲在基础建设行业从事资本运作的经济实体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中国基础建设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有重要参考价值。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6年中国基础建设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