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建设海洋强国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是当前中国并行的两大举措。海洋信息化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时期海洋活动的深度融合。深刻把握信息化发展大势、找准海洋领域的供需契合点,开展海洋信息化规划研究,对于发挥信息化在海洋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海洋强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智慧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信息化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未来将形成万亿级的市场规模。有资料显示,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立体观测技术等发展,海洋科学研究已进入密集型数据时代,海洋信息数据存量已达到eb级别,日增量也达到tb级别。
目前我国海洋信息化市场开发程度并不高,但在政策统筹规划下,未来市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想像空间。同时该文还预测,仅海洋信息化装备的潜在市场化空间在2023年就将达到1300亿元。
据中研研究院《2021-2025年中国海洋信息化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公开资料显示,随着海洋经济布局不断优化,浙江舟山群岛、广州南沙、大连金普、青岛西海岸等国家级新区以及福建平潭、珠海横琴、深圳前海等重要涉海功能平台相继获批设立。山东、浙江、广东、福建、天津等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以山东为例,其现已形成海洋大数据中心和海洋大数据产业集群。并通过对涉海数据资源库的开发已开发出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减灾、海洋渔业、远洋运输等领域大数据产品。山东智能船舶、智能海洋传感器、无人航行器、智能观测机器人等智能海洋装备制造水平领先全国。而作为山东海洋信息化产业的重要区域,青岛市在相关领域也涌现出一批高成长企业。
中国海洋信息化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海洋环境数据收集能力不足,认识海洋能力有待提高;海洋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较弱;海洋信息共享不足,“数据孤岛”普遍存在;海洋核心技术设备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海洋信息应用的种类匮乏、规模偏小、水平偏低,海洋信息对海洋经济开发、安全管控、权益维护、生态保护等活动的决策支持作用未能充分体现。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中国正在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 ”等手段推动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海洋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系化的设计思路,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适应业务需求、兼顾未来发展,按照急用先建、由近及远的方式开展海洋信息化布局建设,逐步推进海洋信息基础设施从近岸向中远海、从水面向水下和海底延伸,实现海洋数据资源整合汇集、智能分析和协同处理,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应用服务体系。通过海洋信息技术与海洋活动的深度融合,实现海洋信息化从数字化到网络化、智能化的跨越发展,从而在海洋事业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想要了解更多海洋信息化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1-2025年中国海洋信息化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发展趋势预测报告》。